Stephen William Hawking 史蒂芬‧霍金 1942-2018
1942年於伽利略逝世300周年誕生,世人公認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。承襲牛頓擔任劍橋大學數學系盧卡斯講座教授長達三十餘年,霍金擁有12個榮譽頭銜,還獲得許多獎項與勳章,亦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與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。
西元 | 年齡 | 大事紀 |
---|---|---|
1942 | 1月8日出生於牛津,父親是弗朗克,母親是伊莎貝爾。父親曾在牛津學習醫學,母親曾在牛津學習哲學、政治學和經濟學。為了躲避二戰的轟炸,伊莎貝爾離開他們在倫敦海格特(Highgate)的住處,去牛津生下史蒂芬。因為英國和德國在二戰有個協定,不轟炸牛津、劍橋、哥廷根和海德堡。 | |
1959 | 17 | 進入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(University College)學習物理學。 |
1962 | 20 | 10月被劍橋大學三一堂學院錄取,攻讀博士學位,師從丹尼斯.夏瑪(Dennis W. Sciama)。 |
1963 | 21 | 被診斷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(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, ALS),亦稱漸凍人症。 |
1965 | 23 | 7月和珍.王爾德(Jane Wilde Hawking)結婚。 |
1966 | 24 | 3月獲得博士學位,博士論文的題目是《宇宙膨脹的性質 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》。他的論文〈奇點與時空幾何〉獲亞當斯獎(Adams Prize)。 |
1967 | 25 | 長子羅伯特(Robert)出生。 |
1968 | 26 | 和羅傑·潘若斯(Roger Penrose)合作的論文獲得重力研究基金競賽(Gravity Research Foundation)第二名。 |
1970 | 28 | 與潘若斯共同發表論文證明,假若宇宙遵守廣義相對論,並且含有足夠多的物質(如同現今觀察到的數量),則它必定起始於大爆炸奇點。長女露西(Lucy)出生。 |
1971 | 29 | 發表的論文《黑洞》贏得重力研究基金競賽第一名。 |
1973 | 31 | 與喬治·艾利斯(George Francis Rayner Ellis)共同撰著的《時空的大尺度結構》出版,這是霍金的第一本著作。 |
1974 | 32 | 在牛津大學拉塞福-阿普頓實驗室舉行的第二次量子重力會議發表論文《黑洞爆炸?》,宣布發現霍金輻射(Hawking radiation),重力論、量子論和熱力學在該場景中得到統一,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。 |
1975 | 33 |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授予愛丁頓獎章(Eddington Medal),榮獲梵蒂岡宗座科學院的庇護十一世金牌。 |
1976 | 34 | 獲馬克士威獎(Maxwell Medal and Prize)、海涅曼獎(Dannie Heineman Prize for Mathematical Physics)與休斯獎章(Hughes Medal)。 |
1977 | 35 | 被任命為劍橋大學重力物理學教授。 |
1978 | 36 | 獲得愛因斯坦獎(Albert Einstein Award)與牛津大學榮譽博士學位。 |
1979 | 37 | 被選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(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)。次男提姆(Tim)出生。 |
1981 | 39 | 發表《宇宙邊界條件》文中提議宇宙可能沒有邊界(沒有起源或終結)。獲富蘭克林獎章(Franklin Medal)。 |
1982 | 40 | 獲英國女王頒布的CBE勳章。 |
1983 | 41 | 和詹姆斯·哈特爾(James Hartle)共同提出〈宇宙無邊界模型〉。 |
1985 | 43 | 在瑞士做切氣切手術,從此依賴電腦和語音合成器進行交流。獲皇家天文學會金獎(Gold Med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)。 |
1987 | 45 | 獲保羅·狄拉克獎章(Dirac Medal) 。 |
1988 | 46 | 4月《時間簡史》出版,高居美國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榜147週,英國《泰晤士報》暢銷榜237週,為最暢銷的科普作品,共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,銷售1000餘萬冊。和潘若斯共獲沃爾夫獎(Wolf Prize)。 |
1989 | 47 | 獲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(Premios Príncipe de Asturias),獲英國名譽勳位(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)。 |
1991 | 49 | 《時間簡史》同名電影上映。 |
1993 | 51 | 《霍金講演錄:黑洞、嬰兒宇宙及其他》出版。 |
1994 | 52 |
和蓋瑞·紀邦斯(Gary Gibbons)合編的《歐幾里得量子重力》(Euclidean quantum gravity)出版。 和潘若斯在劍橋牛頓研究所作六次講演,講稿被編成《時空的性質》一書,於1996年出版。 |
1995 | 53 | 和珍.王爾德離婚;和伊蓮·梅森(Elaine Mason)結婚。 |
1998 | 56 | 獲安德魯·格曼特獎(Andrew Gemant Award)。 |
1999 | 57 | 獲內勒獎(Naylor Prize and Lectureship)、阿爾伯特獎章(Albert Medal )和利林菲爾德獎(Lilienfeld Prize)。 |
2001 | 59 | 《胡桃裡的宇宙》(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)出版。 |
2002 | 60 | 被BBC民調選為100名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人物的第25名。邱吉爾第1名,達爾文第4名,莎士比亞第5名,牛頓第6名,圖靈第21名,法拉第第22名,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第24名,麥克斯韋第91名。 |
2005 | 63 | 發表論文〈黑洞的資訊遺失〉(Information loss in black holes.)。 |
2006 | 64 |
榮獲英國皇家學會的科普利獎章(Copley Medal)。 和伊蓮·梅森離婚。 |
2007 | 65 |
和女兒露西完成童書《喬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鑰匙》9月6日率先在法國出版發行。 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搭乘一架波音727客機改裝過的「重力一號」,親自體驗二十五秒的無重力狀態飛行。 |
2008 | 66 | 親赴西班牙的聖地亞哥-德孔波斯特拉大學接受豐塞卡獎。 |
2009 | 67 | 於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退休。美國總統歐巴馬頒予總統自由勳章。 |
2010 | 68 | 《大設計》出版。 Hawking, S. W., & Mlodinow, L. (2010). The Grand Design. London: Bantam Books. |
2012 | 70 | 主持倫敦殘障奧運會。 |
2013 | 71 |
7月20日與俄國物理學家暨科技業富豪尤里.米爾納(Yuri Milnerl)及臉書協同創辦人馬克.祖克柏(Mark Zuckerberg)共同發起突破倡議(Breakthrough Initiatives),以尋找外星生命為目標,嘗試回答「我們是否孤獨(ARE WE ALONE?)”」的答案。 宣佈成立「史帝芬.霍金科學溝通獎章」(Stephen Hawking Medal for Science Communication),表彰透過音樂、藝術、書寫與電影來促進大眾對科學之了解的有功人士。 |
2015 | 73 | 與M.J. Perry, A. Strominger共同發表論文Soft Hair on Black Holes。 |
2016 | 74 | 獲頒BBVA基金會知識前沿獎(BBVA Foundation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)。 |
2017 | 75 | 獲私人航空公司Virgin Galactic邀請體驗太空漫遊。 |
2018 | 76 | 3月14日,霍金的家人發表聲明表示,霍金病逝,享年76歲。 |
參考書目:史蒂芬‧霍金(Hawking, S. W.)(2014)。我的人生簡史(My Brief History)(郭兆林、周念縈譯)。台北市:大塊文化。(原著出版年:2013)
《宇宙膨脹的性質》霍金教授博士論文
Hawking, S. (1966). 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 (doctoral thesis). https://doi.org/10.17863/CAM.11283
資料來源:劍橋大學官網
為激勵更多人對宇宙做研究,在霍金教授的同意下,劍橋大學於2017
運動神經元疾病(motorneuron diseases),俗稱「漸凍症」,是指因運動神經元漸進性退化而造成全身肌肉萎縮及無力,可依退化部位和好發年齡分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、原發性脊髓側索硬化症、脊髓性肌肉萎縮症、漸進性肌肉萎縮症和甘迺迪氏症。其中,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, ALS)是成人最常見的運動神經元疾病。
漸凍症的好發年齡為40-60歲,男女罹患比率約1.5:1(即男性佔60%,女性佔40%)。致病原因不明,遺傳機率為5-10%,尚無治癒方式。
症狀發展
漸凍症是一種「逐漸不能動」或「逐漸失能」的疾病,最初是肌肉乏力,四肢、軀幹等全身逐漸無力癱瘓、吞嚥困難,平均3-5年會進展至呼吸衰竭。但狀況因人而異有些患者疾病過程較為緩慢。
漸凍症不會造成感覺神經或智能退化,病友形容自己是「看天花板的人」,甚至有臥床且無法言語的病友,只能用眼控電腦寫下「螞蟻在全身攀爬而整夜無法入睡」的無奈心情。
疾病簡易分類
運動神經元疾病 |
好發年齡 |
退化部位 |
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ALS) |
大多為中老年人 |
上、下運動神經元 |
原發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PLS) |
大多為中老年人 |
上運動神經元 |
脊髓性肌肉萎縮症(SMA) |
大多為嬰孩或兒童期 |
下運動神經元 |
漸進性肌肉萎縮症(PMA) |
成人 |
下運動神經元 |
甘迺迪氏症(Kennney’Disease) |
大於四十歲 |
下運動神經元 |
資料來源: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(漸凍人協會)(2013)。漸凍人特性分析。檢自:http://www.mnda.org.tw/Pages_Show.asp?AD=3,11&FID=5&ID=275
主辦單位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展覽時間:2018/3/19-4/15 周一至周五 08:00-22:00 周六至周日 09:20-17:00 ※4/2-6 不開放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