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索技巧中有一個方式就是選擇檢索欄位(檢索點),想知道檢索時輸入的關鍵字配合適合的檢索欄位好處為何、該如何應用,又常見檢索欄位代表的意思與使用時機,就接著看下去吧!
為什麼要選擇欄位呢?
在使用館藏查詢系統或是資料庫時,有沒有碰過明明想找的是某作者的書,輸入作者名當關鍵字查找,卻發現出現一堆不是他為作者但可能內容有提及他的檢索結果。這時就可以善用選擇檢索欄位(一般而言若想要更多欄位的選擇可點選「進階檢索」),來讓關鍵字限制在特定欄位,而提高檢索結果的精確率。
要如何應用呢?
以臺師大館藏查詢系統為例,當想找作者為夢枕獏的書時,可以在檢索欄位選擇「作者」進行檢索。
選擇條目多的第二筆。
就會發現檢索的結果很聚焦的作者是夢枕獏。
這些欄位代表的意思與使用時機?
接著就來介紹幾個比較常見的欄位,說明為下:
欄位 |
出現系統類型 |
適用時機 |
---|---|---|
作者 |
館藏查詢系統、 |
尚在探索階段,只知道要找某一類主題時使用, 如:某作者的著作、關於某主題的資源。 |
主題 |
||
題名 |
已有確定目標物時使用, 如:某一本書、某一卷期刊、某一篇文章等。 建議選擇欄位的優先度為「ISBN/ISSN」先於「題名」。 |
|
ISBN |
||
ISSN |
||
條碼 |
館藏查詢系統 |
已有確定目標實體館藏, 且已知此館藏在該圖書館的條碼號時優先選擇使用。 |
以上6種常見檢索欄位給各位參考,但因每個資料庫收錄的資料類型、學科種類不同,而檢索欄位的設計也會有些微不同,像是有些資料庫會將文章題名與期刊題名細分成不同的檢索欄位,因此在檢索前可以多觀察看看,再決定要檢索的方式。
記得用關鍵字查詢時配上適當的檢索欄位可提高檢索結果精確率,讓檢索結果更貼合所需,通常檢索欄位可以再搭配布林邏輯(AND、OR、NOT),檢索效果更好喔!
0 評語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