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體育與運動科學系: 課程參考書目

大學部課程

授課老師:王宏豪

1. 張山(1997)。武術初級教程。北京市:人民體育出版社。

授課老師:謝伸裕、張川鈴、卓俊伶

1. 吳河海(2003)。爬泳(自由式)技術與練習。臺北市:大展。

2. 吳河海(2003)。蝶泳技術與練習。臺北市:大展。

3. 吳河海等編撰〈2003〉。仰泳技術與練習。臺北市:大展。

4. 武育勇(1998)。游泳論。臺北縣永和市:啟英文化。

5. 溫宇紅、李文靜(2004)。游泳:仰泳技術圖解。臺北市:諾亞森林出版;臺北縣中和市:貿騰發賣總經銷。

6. 溫宇紅、李文靜(2004)。游泳:爬泳技術圖解。臺北市:諾亞森林出版;臺北縣中和市:貿騰發賣總經銷。

7. 溫宇紅、李文靜(2004)。游泳:蛙泳技術圖解。臺北市:諾亞森林出版;臺北縣中和市:貿騰發賣總經銷。

8. 溫宇紅、李文靜(2004)。游泳:蝶泳技術圖解。臺北市:諾亞森林出版;臺北縣中和市:貿騰發賣總經銷。

9. 劉雅泙(2000)。玩遊戲學游泳。高雄市:麗文文化。

10.Tamos, D.G.(2005). Swimming: steps to success. (2th ed.)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
11. Wright, D. & Gilmour, G. (2002). Swim to the top : Arthur Lydiard takes to the water. Oxford : Meyer & Meyer Sport.

授課老師:張琪

1. 教育部(2005)。學生體適能學習手冊。臺北:教育部。

2. 謝其濬(2003)。運動(蔡嘉驊、游鳳珠、鍾燕貞繪圖)。臺北市:天下遠見出版;[臺北縣三重市]:大和圖書總經銷。

3.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(2005)。大專校院學生體適能學習手冊。臺北市 : 教育部。

 

授課老師:詹俊成

1. 許樹淵(1992)。田徑論。臺北市:偉彬體育研究社。

授課老師:吳國輝

1. 柴田晃一(2009)。實用防身術,全民輕鬆學。臺北縣:漢湘文化出版 :幼福文化總經銷。

2. 黃濤編(2009)。街頭自衛防身術。成都:成都時代出版社。

授課老師:掌慶維

1. 高鹗(1988)。現代籃球。北京市:人民体育出版社。(超星電子書)

2. Olynyk, K. M. (2003). The incredible basketball lead-up games and drills. Toronto : Sports Books Publisher.

3. Pruden, V. (1987). A conceptual approach to basketball. Champaign, IL : Leisure Press.

4. Jeremiah, M. (1979). Coaching basketball : ten winning concepts. New York : Wiley.

5. 江金石(1996)。籃球技術入門。台南市:信宏發行:大坤書局總代理。

6. Joseph W. Hartley. (1981). Complete handbook of basketball drills. West Nyack, N.Y. : Parker Pub. Co.

7. Cousy, B. & Power, F. G. Jr. (1983). Basketball : concepts and techniques. Boston : Allyn and Bacon.

8. Pain, G. (2006). Basket-ball: Pour une autre formation. Paris: Chiron.

授課老師:溫良財

1.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編輯部(1986)。排球入門。臺北市:聯經。

2. 豐田吉、林清秀(1989)。排球教室(聯廣圖書公司編輯部編譯)。臺北市:聯廣圖書公司。

3. 蔡崇濱、陳進發(2005)。排球裁判執法實務要領。臺南市:供學。


授課老師:林岱樵

1. Bollettieri, N. (2001). Bollettieri's tennis handbook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.

2. 陳佔奎、張顯義(2000)。怎樣打網球 [電子資源]。北京:金盾出版社。

3. 俞继英(2006)。奥林匹克网球。北京市:人民体育出版社。(超星電子書)

4. 陈建强(2010)。网球学与练。上海:復旦大學出版社。

5. German Tennis Association &Bye, E. A. (2000). Tennis course. Hauppauge, N.Y. : Barron's.

6. 許樹淵(2000)。網球技術理論與實際。臺北市:中華民國網球協會。

7. 馮志遠(2010)。教你打網球。遼寧省:遼海出版社。

8. 陶志翔〈2006〉。奥林匹克网球 [電子資源]。北京市:人民體育出版社。

9. 中華民國網球協會 (2006). 網球競賽規則。 中華民國網球協會。

授課老師:蔡虔祿、徐孟達、張川鈴

1. 涂國誠(2007)。羽球運動:教學與訓練。臺北市:品度。

2. 平川卓弘、胡小藝(1997)。羽毛球基本論(彤雲譯)。臺北市:益群。

3. 江明宏(1999)。羽毛球技術入門。臺南市:信宏出版。

4. 江明宏(2000)。羽毛球訓練技術。臺南市:信宏。

5. 吳俊心(2006)。羽毛球。[香港]:科圖有限公司出版;[臺北市]:紅螞蟻圖書總代理。

6. 肖杰(2000)。學打羽毛球。北京市:人民体育出版社。(超星電子書)

7. 林建成(2010)。羽毛球技、戰術訓練與運用。臺北市:大展。

8. 梁小牧(1991)。羽毛球:基本技術與戰術。臺北市:臺灣珠海出版。

9. 彭美麗(2004)。羽毛球訓練營。臺北市:靈活文化。

10. 彭美麗(1998)。跟專家練羽毛球。北京市:北京体育大學出版社。(超星電子書)

11. 惠程俊(2009)。跟我学羽毛球。成都:成都時代出版社。

12. 刘瑞豪(2011)。羽毛球基础与实战技巧。成都:成都時代出版社。

13. 教育部體育司(1979)。羽球運動。臺北市:教育部體育司。

14. 陆淳(2006)。羽毛球技术训练与战术运用。北京:人民體育出版社。

授課老師:曾明生麥秀英

1. 朱光潛(2006)。談美。臺北市:五南圖書。

2. 朱立人(1994)。現代西方藝術美學文選. 舞蹈美學卷。臺北市:洪葉文化。

3. 平珩、張中煖(1995)。舞蹈欣賞。臺北市:三民。

4. 林靜萍、曾明生(2009)。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:舞蹈。臺北市:教育資料館。

5. 蔣勳、楊雅棠(2008)。身體美學:讓你的身心永遠從容自得。臺北市:遠流。

授課老師:溫良財

1. 石井藤吉郎(1986)。棒球教室。臺北市。聯廣公司。

2. 譚鳳君譯、譚信民校正(1985)。棒球規則簡解。臺北市:大林出版社。

授課老師:林靜萍林慶宏

1. 丘钟惠(1982)。现代乒乓球。北京市:人民体育出版社。(超星電子書)

2.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(1992)。乒乓球。北京市:人民体育出版社。(超星電子書)

3. 蔡继玲(1999)。跟专家练乒乓球。北京市: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。

4. 林靜萍等修訂(2009)。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。臺北市:教育資料館。

5. 唐建軍(2003)。桌球訓練營。臺北市:靈活。

6. 蔡繼玲(2004)。乒乓球競賽FAQ。臺北市:諾亞文化出版發行;臺北縣:貿騰發賣總經銷。

7. 张惠钦、苏坎(1993)。乒乓球。[北京市]: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發行。

     8. 丘鐘惠、莊家富(1982)。現代乒乓球技術的研究。人民體育出版社。

9. 張惠欽(1986)。乒乓球的旋轉。北京市 : 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發行。張惠欽(1981)。乒乓球的旋轉。人民體育出版社。

授課老師:呂碧琴

1. 莫納夏(2010)。運動解剖書(王怡璇譯)。臺北縣新店市:木馬文化出版:遠足文化發行。

2. 希瓦難陀瑜伽吠壇多中心(2003)。瑜伽學習百科:掌握瑜伽五大原則,隨時隨地減壓提神,增強活力(謝維玲譯)。臺北市:貓頭鷹出版:城邦文化發行。

3. 喬治(2000)。放鬆情緒的25種方法(林珍如譯)。臺北市:探索。

4. 趙曼君(2006)。怎樣學好瑜伽:初學->進階 全程學習精華。臺北市:腳丫文化出版:大眾雨晨總經銷。

5. 瑞提、海格曼(2009)。運動改造大腦:EQ和IQ大進步的關鍵(謝維玲譯)。臺北縣:野人文化出版:遠足文化發行。

6. 嚴菀華(1992)。圖解瑜伽自然健康法。臺北市:遠流出版。

7. (2003)。三采養生誌。臺北市:三采文化。

8. 卡米諾夫、馬修斯(2013)。瑜珈解剖書:解開瑜珈與人體的奧秘(謝維玲譯)。臺北縣: 大家出版。

9. 楊定一(2012)。真原醫: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。臺北市:天下雜誌。

授課老師:周台英程瑞福

1. 年维泗,麻雪田,楊一民(1990)。足球。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。

2. 何志林(2000)。 現代足球。 人民體育出版社。

 

 

授課老師:林玫君

1. 吳文忠(2013)。體育史。新北市 : 正中。

2. 吳文忠(1981)。中國體育發展史。台北:三民書局。

3. 林伯源(1996)。中國古代體育史。台北:五洲。

4. 徐元民(2005)。體育史。台中:品度。

5. 阿倫.古特曼(2001)。現代奧運史〈徐元民譯〉。台北:師大書苑。

6. 阿倫.古特曼(2002)。婦女體育史〈徐元民譯〉。台北:師大書苑。

7. 許義雄等著(1996)。中國近代體育思想。台北:啟英文化。

8. 蔡禎雄(1995)。日據時代台灣初等學校體育發展史。台北:師大書苑。

授課老師:王鶴森

1. 林正常(2011)。運動生理學。台北市: 藝軒圖書。

2. 威爾摩爾、柯斯蒂爾、肯尼(2008)。運動生理學(張正琪等譯)。臺北市:禾楓書局發行:華騰文化總經銷。

3. 王鶴森(2011)。運動生理學。新北市:新文京開發出版社。

授課老師:李恆儒

1. 許樹淵(1998)。運動生物力學。台北市:合記圖書。

2. Bartlett, Roger(2001). Introduction to Sports Biomechanics. Milton Park, Abingdon, Oxon : Routledge.

授課老師:徐孟達

1. 斯葛松(2007)。基礎全人健康與體適能(林正常、鄭景峰、吳柏翰編譯)。臺北縣新店市:藝軒圖書發行;臺北市:藝軒圖書文具總經銷。

2. 杜爾、戴維斯(2008)。美國運動醫學會健康體適能評估標準手册(吳志銘、周峻忠、劉錦謀翻譯)。臺北縣蘆洲市:易利圖書。

3. Vivian H. Heyward(2012) 。 體適能評估與運動處方〈李水碧等譯〉。  台北市:禾楓書局  。


授課老師:曾明生

1. 鄭榮源(2004)。創意的肢體智慧遊戲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
2. 威卡爾(2000)。動作教學:幼兒重要的動作經驗(林翠湄譯)。臺北市:心理。

3. 林風南(1990)。幼兒體能與遊戲。臺北市:五南。

4. 蓋拉休(2000)。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(許義雄譯)。臺北市:麥格羅.希爾。

5. 林曼蕙(1999)。豆豆健身房。臺北市:聯合文學出版:聯經總經銷。

6. 皮卡(2006)。0-8歲嬰幼兒肢體動作經驗與教學(王惠姿譯)。臺北市:華騰文化出版 : 禾楓總經銷。

授課老師:林儷蓉

1. 高貝(2005)。休閒遊憩概論:探索生命中的休閒(葉怡矜等譯)。臺北市:品度。

2. Kleiber, D. A. (1999). Leisure experience and human development : a dialectical interpretation. New York : Basic Books.

3. Driver, B. L., Brown, P. J., & Peterson, G. L. (1991). Benefits of leisure. State College, Pa. : Venture Pub.

4. 歐聖榮(2011)。休閒遊憩:理論與實務。新北市:前程文化。

5. 洪于婷、黃永賢、林麗華等(2012)。健康休閒概論。新北市:新文京。

授課老師:程紹同

1. 程紹同主編〈2003〉。運動行銷與贊助研究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,。

2. 洪嘉文〈2002〉。學校體育經營管理實務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(學校體育經營與管理/鄭志富)

3. 洪嘉文〈2005〉。學校體育法令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(學校體育經營與管理/鄭志富)

4. 程紹同等著(2011)。運動管理學導論。臺北市:華泰文化。

5. 程紹同等著〈2004〉。運動賽會管理 : 理論與實務。臺北市:揚智文化。

6. 穆林、哈代、桑頓〈2010〉。運動行銷學〈程紹同等編譯〉。臺北縣新店市:藝軒。

7. 鄭志富〈2010〉。體育行政與管理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
8. Couch, Clayton A.(2006).  Street & Smith’s Sports Business Journal. Library Journals, LLC.

9. International Events Group(1992-).IEG Sponsorship Report.Chicago : International Events Group.

10. (1992-).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: SMQ.Morgantown, WV :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

11.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Sport Management(1987-).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.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.

授課老師:張川鈴

1. 鄭良一(2002)。全球運動場館建築:涵蓋100個國家的田野調查。臺北市:加斌。

2. Fried, G. (2005). Managing sport facilities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
3. 鄭良一(2003)。奧運回顧與建築。臺北市:加斌。

4. 陈晋略主编、贝思出版有限公司汇编(2002)。《建筑巨匠一百》系列丛书。潘陽: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
授課老師:陳忠慶

1. 林正常(1995)。運動生理學實驗指引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出版:師苑經銷。

2. Bompa, T. O. (1999). Periodization :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
3. Fleck, S. J. & Kraemer, W. J. (1997). Designing resistance training programs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
4. Wilmore, J. H., Costill, D. L., & Kenney, W. L. (2008). Physi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
5. 林正常(2012)。運動生理學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出版:師苑經銷。

6. Baechle, T. R., & R. W. Earle. (2000). 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 (2nd Ed.). Champaign, IL: Human Kinetics.

授課老師:張家豪

1. 林寶城(2008)。運動生物力學。臺中市:華格那企業。

2. Susan J Hall(2014)。Basic biomechanics。New York : McGraw-Hill Education

授課老師:掌慶維

1. 黃政傑(1991)。課程設計。臺北市:東華。

2. Smith, T. K. & Cestaro, N. G. (1998). Student-centered physical education :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middle school fitness and skills. Champaign, Ill. : Human Kinetics.

3. Rink, J. (2009).  Design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: Promoting active lifestyles.  Boston : McGraw-Hill Higher Education

4. Bräutigam, M. (2003). Sportdidaktik : ein Lehrbuch in 12 Lektionen. Aachen [u.a.] : Meyer & Meyer.

5. Cothran, D. J., & Ennis, C. D. (1998). Curricula of mutual worth: Comparisons of students’ and teachers’ curricular goals. 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, 17, 307-326.

6. Jewett, A. E., Bain, L. L., & Ennis, C. D. (1995). The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. Boston : W. C. Brown/McGraw Hill.

授課老師:林玫君

1. Fox, E. L., Mathews, D. K. (1981) .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thletics. Philadelphia : Saunders College Pub.

2. Baechle, T. R., Earle, R. W. (1992). Weight training : steps to success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
授課老師:湯添進

1. 劉宏裕(2005)。運動社會學導論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
2. 馬奎爾(2008)。運動世界的社會學(邱金松、黃東治總校譯)。臺北市:學富文化。

授課老師:施登堯

1. 徐元民〈2006〉。體育學導論。臺北市:品度。

2. 許義雄等著〈1998〉。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
3. 許義雄審譯(2001)。體育、體適能及運動入門。台北: 復文書局。

4. 許義雄等著〈2004〉。運動文化與運動教育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出版。

5. 許樹淵、許梓宜〈2008〉。體育運動原理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
6. 邱金松、黃東治等譯(2008)。運動世界的社會學。台北:學富文化事業。

7. 許義雄〈2010〉。我國學校體育現況與展望。臺北市:國立教育資料館。

8. 劉宏裕等譯〈2005〉。運動社會學導論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
授課老師:闕月清

1. 方進隆(1998)。適應體育導論。臺北市:師大體硏中心。

2. 唐斯(2000)。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(杜正治等譯)。臺北市 : 師大體研中心。

3. Sherrill, C. (1998).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, recreation, and sport : crossdisciplinary and lifespan. Boston, Mass. : WCB/McGraw-Hill.

授課老師:溫良財

1. 樊正治(1974)。運動裁判法。臺北市:正中。

2. 翁志成(1999)。運動裁判與教育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
    翁志成(2005)。運動裁判與教育。臺北市 : 師大書苑出版發行 : 師苑經銷。

3. 樊正治(1990)。運動裁判法新論。臺北市: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。

授課老師:李恆儒

1. 謝伸裕(2010)。運動解剖學。台北市:易利。

2. Joseph E. Donnelly(1994)。活體解剖學。易利圖書。

授課老師:林慶宏

1. 徐明、鄭美珠等著(2009)。從服務中學習 : 跨領域服務-學習理論與實務。 臺北市 : 洪葉文化。

研究所課程(碩士班)

授課老師:黃蕙娟

1. 李明穎、施致平(2010)。運動傳播學。臺中市 : 華格那。

2. Boyle, R. & Haynes, R. (2000). Power play : sport, the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. New York : Longman.

3. Hopwood, M., Skinner, J. & Kitchin, P. (2011). Sport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. London ; New York : Routledge.

4. Nicholson, M. (2015). Sport and the media: managing the nexus [electronic resource] . London ; New York : Routledge.

5. Wenner, L. A. (1998). Mediasport. London ; New York : Routledge.

授課老師:黃蕙娟

1. 奧古斯丁(2001)。危機管理(吳佩玲譯)。臺北市 : 天下遠見出版 : 大和總經銷。

2. 哈裡斯(1997)。奧美相信之行銷公關(吳玟琪、蘇玉清譯)。臺北市 : 臺視文化。

3. 吳宜蓁(2002)。危機傳播:公共關係與語藝觀點的理論與實證。臺北市:五南。

4. 姚惠忠(2006)。公共關係學 : 原理與實務。臺北市 : 五南。

5. 陳一香(2007)。公共關係 : 理論、策略與應用。臺北市 : 雙葉書廊。

6. 熊源偉(2002)。公共關係學。臺北市 : 揚智文化。

7. 紐桑、杜克、柯魯基柏(1999)。公共關係 : 理論與實務(蔡美瑛編譯)。臺北市 : 亞太。

8. 孫秀蕙(1997)。公共關係 : 理論、策略與研究實列。臺北市 : 正中。


授課老師:林靜萍、闕月清

1. 甄曉蘭(2004)。課程理論與實務:解構與重建。臺北市:高等教育。

2. Jewett, A. E, Ennis, C. D & Bain, L. L. (1995). The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. Boston : W. C. Brown/McGraw Hill.

3. Siedentop, D. (1994). Sport education : quality 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s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.

4. Griffin, L. L. & Butler, J. (2005).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: theory, research, and practice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
5. Butler, J. (2003).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: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. Reston, VA :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.

6. Kirk, D., MacDonald, D. & O'Sullivan, M. (2006). The handbook of physical education. London : Sage.

7. Pinar, W. (2004).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: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discourses. New York : P. Lang.

8. Frostig, M. & Maslow, P. (1970). Movement education: theory and practice. Chicago, Follett Educational Corp.

授課老師:程紹同

1. 許樹淵(2003)。運動賽會管理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
2. Masteralexis, L. P., Barr, C. A., & Hums, M. A. (1998).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port management. Gaithersburg, Md. : Aspen Publishers.

3. 赫雷恩、史達勒(2005)。體育運動行政與管理(程紹同、呂佳霙、黃煜譯)。臺北市:美商.麥格羅希爾。

4. American Sport Education Program (1996). Event management for sportdirectors. Champaign, Ill. : Human Kinetics.

5. 程紹同等(2011)。運動賽會管理:理論與實務。臺北市:揚智文化。

6. David G Wilkinson&Event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stitute(1988). The Event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stitute [manuals]. Willowdale, Ont. : Event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stitute.

7. Graham, S., Goldblatt, J. J. & Delpy, L. (2001). The ultimate guide to sports marketing. New York : McGraw-Hill.

8. 程紹同(2003)。運動行銷與贊助研究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
9. 程紹同(2001)。第5促銷元素:運動贊助行銷新風潮。臺北市:滾石文化。

10. 程紹同等著(2011)。運動管理學導論。臺北市:華泰文化。

11. 穆林、哈代、桑頓(2010)。運動行銷學(程紹同等編譯)。臺北縣新店市:藝軒。

12. 蔡俊五、赵长杰(2001)。体育赞助:双赢之策。北京市:人民体育出版社。(超星電子書)

授課老師:劉一民林慶宏

1. 劉一民(1991)。運動哲學研究:遊戲、運動與人生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
2. 劉一民(2005)。運動哲學新論:實踐知識的想像痕跡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出版:師苑經銷。

3. 石明宗、呂潔如(2006)。運動書寫。臺北市 : 師大書苑出版。

4. 索科羅斯基(2004)。現象學十四講(李維倫譯)。臺北市 : 心靈工坊文化出版。

授課老師:蕭嘉惠

1. 匹茲、史達勒(2000)。運動行銷學(鄭志富、吳國銑、蕭嘉惠譯)。臺北市:華泰文化。

2. 哈特利(2010)。行銷個案分析(于卓民中譯)。臺北市:智勝文化事業公司。

3. 穆林、哈代、桑頓〈2003〉。運動行銷學〈 程紹同等譯〉。臺北縣新店市:藝軒。

4. Pitts, B. G. & Stotlar, D. K. (1996). Fundamentals of sport marketing. Morgantown, WV :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.

5. Irwin, R. L., Sutton, W. A. & McCarthy, L. M. (2002). Sport promotion and sales management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

授課老師:程紹同

1. 程紹同等著〈2011〉。運動管理學導論。臺北市:華泰文化。
2. 陳海鳴〈2007〉。管理概論 : 理論與臺灣實證。臺北市:華泰文化。
3. 赫雷恩、史達勒〈2005〉。體育運動行政與管理〈程紹同、呂佳霙、黃煜譯〉。臺北市:美商. 麥格羅希爾。
4. 程紹同等著〈2004〉。運動賽會管理 : 理論與實務。臺北市:揚智文化。
5. 穆林、哈代、桑頓〈2010〉。運動行銷學〈程紹同等編譯〉。臺北縣新店市:藝軒。
6. Horine, L. & Stotlar, D. K. (2004). Administ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rograms. Boston : McGraw-Hill.

授課老師:陳忠慶

1. Bompa, T. O. (1999). Periodization :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2. 林政東〈2004〉。運動員肌力訓練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3. 貝艾赫里、厄爾〈2004〉。肌力與體能訓練〈蔡崇濱等譯〉。臺北縣新店市:藝軒圖書。
4. 拉德克利夫、法倫提諾〈2012〉。高爆發力 派勒瑪翠克〈曾應龍、王淑華譯〉。新北市:易利圖書。


授課老師:程瑞福

1. 康奈爾(2004)。/別 : 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(劉泗翰譯)。臺北市 : 書林。
2. 葛羅根(2001)。身體意象(黎士鳴譯)。臺北市 : 弘智文化。
3. 金德倫,湯普森(2000)。該隱的封印—揭開男孩世界的殘忍文化(吳書榆譯)。臺北市 : 商周出版 : 城邦文化發行 : 農學社總經銷。
4. 周慶華(2005)。身體權力學。臺北市 : 弘智文化發行 ; 台北縣中和市 : 旭昇經銷。
5. 希林(2009)。身體三面向--文化、科技與社會(謝明珊、杜欣欣譯)。臺北縣永和市 : 韋伯文化。
6. 伍華德(2006)。認同與差異(林文琪譯)。臺北縣永和市:韋伯文化。
7. 戴維斯(1997)。重塑女體 : 美容手術的兩難(張君玫譯)。臺北市 : 巨流。
8. Guttmann, A. (1991). Women's Sposts : A Histort. New York : Columbia Universty Press.

授課老師:湯添進

1. Coakley, J.  J. (2009). Sports in society :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. New York, NY : McGraw-Hill Education.
2. 尼克森(2000)。 運動社會學(王宗吉)。臺北市 : 洪葉文化。

授課老師:程瑞福洪聰敏

1. 王文科、王智弘(2008)。教育研究法。臺北市:五南。

2. 湯瑪斯、納爾遜、西爾弗曼〈2009〉。體育研究法〈黃金柱等譯〉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
3. 瞿海源等主編〈2012〉。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〈共3冊〉。臺北市:臺灣東華。

4. 葛瑞騰、瓊斯〈2007〉。運動研究方法〈劉宏裕等譯〉。臺北市:華都文化。

5. 謝伸裕〈2004〉。身體活動研究法。臺北市:力大圖書。

6. Thomas, J. R., & Nelson, J. K. (2011). Research methods in physical activity (6th ed.).  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
7. 鈕文英〈2013〉。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。臺北市:雙葉書廊。

8. 陳向明〈2002〉。社會科學質的研究。臺北市:五南。

9. 潘慧玲〈2004〉。教育論文格式 = ED style。臺北市:雙葉書廊。

10. Gratton, C. & Jones, I. (2004). Research methods for sport studies. London: Routledge. 9780415268776。

11. 邱皓政〈2010〉。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: SPSS(PASW)資料分析範例。臺北市:五南。

12. Ranjit Kumar(2000)。研究方法—步驟化學習指南。臺北市:學富。

13. Jerry R. Thomas, Jack K. Nelson(2003)。運動研究法。臺中市 : 華格那企業。

授課老師:林正昌

1. 林清山 (1992)。心理與教育統計學。臺北市 : 臺灣東華。

2. 邱皓政 (2005)。量化研究法. 二 : 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 : SPSS中文視窗版操作實務詳析。台北:雙葉。

3. 高尼克(2003)。看漫畫學統計。台北:天下文化。

4. 鄭惟厚譯(2009)。統計,讓數字說話。台北:天下遠見。

 

研究所課程(博士班)

授課老師:卓俊伶

1. Gallahue, D. L. & Ozmun, J. C. (2006). Understanding motor development : infants, children, adolescents, adults. Boston : McGraw Hill.

2. Kuhn, T. S. (1996).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. Chicago, IL 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

3. Polanyi, M. (1962). Personal knowledge : towards a post-critical philosophy. Chicago 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

4. Schmidt, R. A. & Lee, T. D. (2005). 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 : a behavioral emphasis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
5. Stelmach, G. E. & Requin, J. (1992). Tutorials in motor behavior II. Amsterdam ; New York : North-Holland ; New York, N.Y., U.S.A. : Distributors for the U.S. and Canada, Elsevier Science Pub. Co.

6. Summers, J. J. (1992).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 [electronic resource]. Amsterdam ; New York : North-Holland ; New York : Distributors for the U.S. and Candada, Elsevier Science Pub. Co.

7. Singer, R. N., Hausenblas, H. A., & Janelle, C. M. (2001).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 (2nd ed.). New York : John Wiley.

授課老師:陳美燕

1. Dillman, D. A., Smyth, J. D., & Christian, L. M. (2009). Internet, mail, and mixed-mode surveys : the tailored design method. Hoboken, N.J. : Wiley & Sons.

2. Fowler, F. J. (1995). Improving survey questions : design and evaluation. Thousand Oaks : Sage Publications.

3. Gall, M. D., Gall, J. P., & Borg, W. R. (2007). Educational research : an introduction. Boston : Pearson/Allyn & Bacon.

4. Grimm, L. G. &Yarnold, P. R. (2000).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more multivariate statistics. Washington, DC :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.

5. Pedhazur, E. J. (1997). Multiple regression in behavioral research : explanation and prediction. Forth Worth :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.

6. Pedhazur, E. J. & Schmelkin, L. P. (1991). Measurement, design, and analysis : an integrated approach. Hillsdale, N.J. :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.

7.吳明隆〈2008〉。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。臺北市:五南。

8.邱皓政〈2010〉。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: SPSS(PASW)資料分析範例。臺北市:五南。

授課老師:鄭志富

1. 馬斯特羅力克斯、 巴爾、漢姆司〈2013〉。運動管理學 : 原理與實務〈陳美燕等譯〉。臺北市:禾楓書局。

2. 鄭志富〈2010〉。體育行政與管理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
3. 帕克斯、奎爾特曼、塞波特〈2008〉。當代運動管理學〈黃金柱主譯〉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
4. 葉公鼎〈2009〉。大型運動賽會經營管理。臺北市:華都文化。(電子書)

5. 薛義誠〈2008〉。策略規劃與管理。臺北市:雙葉書廊。

6. 司徒達賢〈2001〉。策略管理新論: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。臺北市:智勝文化。

7. Parks, J. B., Quarterman, J., &  Thibault, L. (2007). Contemporary sport management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
8. Masteralexis, L. P., Barr, C. A., & Hums, M. A. (2005).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port management. Sudbury, MA :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.

授課老師:林靜萍

1. Butler, J. ... [et al.](2003).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: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. Reston, VA :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.

2. Griffin, L. L. & Butler, J. (2005).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: theory, research, and practice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
3. Launder, A. G. (2001). Play practice : the games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coaching sports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.

4. Siedentop, D. (1994). Sport education : quality 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s. Champaign, IL :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.

5. Steffe, L. P. & Gale, J. E. (1995). 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. Hillsdale, N.J. : Lawrence Erlbaum.

授課老師:張少熙

1. 史托柯夫斯基(1996)。休閒社會學(吳英偉, 陳慧玲譯)。台北市 : 五南。

2. 庫克(1999)。休閒與運動經濟學。台北市 : 五南。

授課老師:卓俊伶

1. Kuhn, T. S. (1996).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. Chicago, IL 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

2. McBurney, D. H. (2002). How to think like a psycjologist: Critical thinking in psychology. Upper Saddle River, NJ: Prentice Hall.

3. Polanyi, M. (1998). Personal knowledge : towards a post-critical philosophy. London : Routledge.

4. Singer, R. N., Hausenblas, H. A., & Janelle, C. M. (2001).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 (2nd ed.). New York: John Wiley & Sons.

5. Stelmach, G. E., & Requin, J. (1992). Tutorials in motor behavior II.  Amsterdam ; New York : North-Holland ; New York, N.Y., U.S.A. : Distributors for the U.S. and Canada, Elsevier Science Pub. Co.

授課老師:季力康

1.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. (2001).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. Washington, DC :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.

2. Tenenbaum, G. & Eklund, R. C. (2007).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 [electronic resource]. Hoboken, N.J. : Wiley.

授課老師:林玫君

1. Taborsky, M. (2007). Impact factor statistics and publication practice: What can we learn. Ethology, 113, 1-8.

授課老師:陳美燕

1. 林清山 (1992)。心理與教育統計學。臺北市 : 臺灣東華。

2. Kirk, R.E. (2013) . Experimental design: Procedure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.Thousand Oaks : Sage Publications.